编者按:多年来,南阳师范学院高度重视节水护水工作,创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工作站,积极打造水生态安全特色学科群,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成效显著。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高校,不断有学子在校期间积极投身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南阳师范学院因水结缘,毕业后又分赴四面八方,毅然选择同样的行业与梦想,为保护一泓清水北上送贡献力量,把南阳师范学院的美名传向四方。为充分展示学校育人成效,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壮志豪情,学校党委宣传部从即日起推出“情系碧水 英才辈出”南阳师范学院服务南水北调育人成效系列报道,采访环保志愿服务中的优秀卧龙学子,展现他们不忘护水初心、绽放青春风采的拼搏之路,以励后学,以飨读者。
【情系碧水英才辈出】①忆南师峥嵘岁月愿以滴水汇江海
——记南阳师范学院2007届毕业生金刚刚
金刚刚,南阳师范学院2007届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多次参加水资源环保志愿服务,如今供职于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化学首席主任工程师,负责华润电力旗下火电/气电化学专业、电厂水处理、废水零排放等方面工作,兼任国际水协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工业设备管理高级专家。从无到有,从近到远,金刚刚一直铭记着来时路的经历,一直秉持着来时路的初心。
“与母校相伴的四个春秋,‘博学求是、笃行自强’的校训仍然影响着我,我与母校情结的纽带依然系在我的心间。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在校期间多次参加的环保志愿服务以及水资源环保项目,让我从那时起就与祖国的绿水青山结了缘。”这是金刚刚对母校的真情流露。如今,他带着母校对他的期许,开展华润电力的工作,继续在绿色书页绽放光芒。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金刚刚高中时最喜欢的学科就是化学,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与化学有关的专业,最终进入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学习,继续书写他与化学之间的故事。
一个个实验,一个个研究带来化学试剂的融合与碰撞、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奇妙火花,金刚刚不但没有在数不清的实验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反而寻找到他自己的心之所向。他坚信:学习和实践珠联璧合才能更深入地提升自己。于是他在校期间多次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和水资源保护项目。为了解水质情况,他们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渠采集丹江口水库的水样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宣讲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环境治理的相关知识,为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也正是这些具体而深入的实践,让他在环保领域的足迹愈发坚实,为他未来持续致力于水资源保护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激发了他探索更高效、更可持续环保措施的热情。
当他回想起母校的时光,他还是能清楚地记起,有机化学专业的郭应臣老师曾指导他研究一种清洗剂,用于清洗墙壁上喷涂的类似“办证”字样极难清理的小广告。试验开始一直失败,老师耐心地鼓励他不断尝试,终于有了成效。“这对工作后攻克技术难题有长远影响。”他说,“除此之外还有狄魁、梅超老师等等,在生活上总是关心帮助我,很是感动。”在教学中他们是严厉又耐心的老师,在生活中他们又是贴心和温暖的朋友。
随后,金刚刚继续带着对化学一尘不染的心,在武汉大学攻读了环境工程硕士学位,并在浙江大学继续攻读环境工程博士学位。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2007年6月,刚入职场的金刚刚总是思忖着一个问题:我到底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这个工作有我没我有什么不同,我能不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在自己从事的这个领域有所建树?走过了17年的工作历程,金刚刚仍然怀揣着奋斗的心。
得益于母校长期以来对他价值观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他在职业生涯初期便展现出了不凡的才能和卓越的工作态度。
步入岗位的他有着年轻舵手的心,勇往无前,在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挥洒着自己的爱,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奉献自己的青春。从化学巡检到建设管理部化学主任工程师,从负责一个电厂的化学运行管理,到负责公司在国内所有火电建设项目的专业技术管理,每一步的背后都是夜以继日的拼搏与奋斗。
了却家国天下事,主动创新促发展。他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技术创新理念,组织实施多项开创性的技术创新,如废水零排放工艺路线优化、水务中心理念、水务中心“四合院”式布置、双碱法的创新应用、紫外线杀菌技术应用于电厂水处理等等,大部分均为全国电力行业水处理方面首例创新。针对华润电力“十四五”新能源建设项目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形势,他作为负责人牵头开发出华润电力“润e建”工程建设智慧管控调度系统,实现新能源建设项目“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透明化”管控与调度。
在攻读工程博士期间,金刚刚当选国际水处理协会委员,与国内各大高校水处理领域的年轻专家们共同解决探索水处理技术难题。因水结缘,因水出彩,金刚刚为一泓清水北上贡献着力量,把南阳师范学院的美名传向四方。
2015年,金刚刚有幸成为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全国央企‘劳动最美丽’一线工人故事会”的候选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成为了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从学校走出去的人才,玉经磨琢多成器,也成功写出了“中国答卷”。做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是先行者,也是领航员,在创新发展的一线上奋斗也变成了一种常态。
惟其心净方能流深
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工作者磐石般坚定的心。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他曾有两次重大转折点,这时的他站在自己人生的岔路口上。他回想起自己求学的一步步,他得出了一个道理:不管外部因素多复杂,他的基本原则是不轻易改行或者脱离自己擅长的领域。如今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才能慢慢有所收获。有了这个基本原则,往后遇到的很多问题就比较明朗了。
他不在意一时的得失荣辱,亦不在意世俗之见,而是在专注和热忱中找寻自身的意义,不懈地追求,风雨兼程,永不停歇。
什么是热爱?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对自己所选择的事业持之以恒的喜爱。热爱和梦想是他的原动力,金刚刚已经与化学和环保融为一体了,无论经历什么事,都是乐在其中的。
时光的书,在风里翻转。“一晃眼离开南师已经21年了,在母校的经历依旧滋润着我。”金刚刚感慨着说道,“我觉得我现在的心气和心态,跟我在南师学习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差别,反而更有那种勇气、更有那种不服输的拼劲。”他认为,是母校给予他的教育和平台,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份荣誉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对母校教育成果的最好证明。
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要知道,在人生这片天空里,雾霭云翳也挡不住的,是个人内心的点点星光。在结束之余,金刚刚还向我们吐露出他对母校的怀念,“静思南师往事,如一帧帧画面浮现眼前,让我流连忘返,感谢南师的栽培为我打下了地基,也让我明白那些打不倒我们的,只能使我们强大,那些苦苦求索的终将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