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水质工程学》课程简介(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5-07-02 浏览量:

《水质工程学》课程简介(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开设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每学期受益学生数量:200人。

课程基本内容: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系统讲授水处理单元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工程应用。课程以常规处理工艺和新兴技术为主线,深度融合生物处理工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深入解析工艺设计原理和运行参数计算,培养学生对水处理系统的整体认知能力,使其掌握工艺参数计算的核心技能,同时建立工艺技术多样化的工程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建设历史:2018年至今持续建设。

建设成果:基于该课程的学习,课程组教师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发表SCI/EI收录期刊论文6篇,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干事创业敢担当,得到水务、环保行业企业的高度认可,近年来学生一次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美誉度持续提高。

课程如何契合三色育人模式:《水质工程学》课程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案例,创新构建"红蓝绿"三色育人体系,实现专业技术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红色育人维度上,课程将中线工程移民精神、建设者事迹等思政元素融入水处理技术教学。在讲解混凝沉淀工艺时,结合工程建设者克服技术难题的案例,培养学生"水质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分析消毒工艺时,引入工程建设中的奉献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蓝色育人方面,聚焦国家水安全战略需求,围绕中线工程水质保障关键技术设置教学内容。通过丹江口水库富营养化控制、长距离输水水质稳定保持等真实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膜处理技术教学中,结合工程应用的国产超滤膜研发历程,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绿色育人层面,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比较传统氯消毒与生态友好型消毒工艺的环境影响;在实践环节设置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课题,培养系统生态思维。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模拟不同调度方案下的水质生态响应,提升可持续发展素这种三色融合模式使学生在掌握水处理核心技术的同时,建立起"红色基因、蓝色使命、绿色担当"的复合素质。

图1组织学生观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视频

图2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课堂讨论

图3学生参观南水北调湍河渡槽工程

图4学生参观南水北调水源麒麟水厂

图5学生参观白河南污水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