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课程简介(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类课/任选课
· 适用专业: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
· 受益人数:每学期受益学生数量60-80人
· 课程学时:36学时
· 课程学分:2学分
· 修读学期:第3学期
· 先修课程:水质工程学、水生态学、水质科学概论
· 课程讲师:严海龙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基本原理、饮用水源头到龙头工艺流程、水质安全管理及应用实践,具体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①掌握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流程中,各个技术保障体系及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概念、典型设备及典型工艺。②理解水质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以及国内外主要的饮用水水质标准。③了解水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掌握现代水质控制的新技术和方法。
能力目标:①能够根据水源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水质净化处理工艺,并进行单元操作、流程工艺和设备选择、设计。②能够分析供水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能够运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提升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思政目标:①强调水污染问题和水质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③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技能,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涵盖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各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
1. 总则:介绍饮用水的基本组成、特性和分类,水质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等。
2. 供水系统规划:掌握饮用水源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系统风险评估方法,水源供需平衡计算方法等。
3. 水源保护与修复:理解水源保护与修复的意义及操作流程,掌握水源保护与调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等。
4. 水厂水质净化处理:掌握水厂水质净化处理的技术原理和工艺流程,熟悉常规预处理和强化处理技术等。
5. 供水安全输配:理解供水安全输配的操作规定和基本原则,熟悉管网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主要内容等。
6. 水质监测预警:掌握水质监测预警规范,熟悉实验室监测和室外监测技术体系等。
7. 供水应急保障:理解供水应急保障的实施目的,掌握供水应急保障预案的制定方法。
8. 供水安全监管:了解供水安全监管规范,掌握供水安全监管的主要措施等。
9. 供水系统管理:掌握供水系统管理规定,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重要性等。
10. 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掌握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的规划实施细则,理解其背景、意义及实施原则等。
四、课程建设历史
课程选用教材:王立秋等.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年.主要参考书目:曲久辉等.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原理.科学出版社,2019年;邵益生等.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年;梁好等.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其他课程资源包括:提供相关在线课程、学术论文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实践,为将来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授法:通过准确、简练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实践。
· 讨论法:引入环境工程和环境工程原理领域的热点话题、时政案例等,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练习法:对于逻辑性强、应用性强的内容,指导学生科学记忆并反复练习,培养其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试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素质培养情况。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 课程过程考核(40%):包括作业(16%)、签到(16%)和课堂互动(8%)。
· 期末考试(60%):严格按照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细则给予成绩。
五、课程与三色育人模式的契合
南阳师范学院的三色育人模式主要体现在“蓝色嵌入”、“绿色嵌入”和“红色嵌入”三个方面。蓝色嵌入坚持“以水为魂”,构建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学科育人模式。通过将高等级科研平台、高层次科研团队、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协同社会力量,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服务南水北调国家战略的核心专业(学科)、支撑专业(学科)、辐射专业(学科)体系;围绕价值引领、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绿色嵌入围绕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专业育人模式。通过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倡导绿色生活,从节约水电、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日常点滴小事做起,以生态育人、以文明化人;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红色嵌入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网络教育。通过成立南水北调精神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打造系列特色课程;加强与水源地主管和教育部门合作,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健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激励机制,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三色嵌入”育人模式,南阳师范学院不仅服务了南水北调国家战略,还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门课程《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项目,很好地契合了南阳师范学院的三色育人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知识支持,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体方面包括:
蓝色嵌入:课程中涵盖的“水源保护与修复”、“水厂水质净化处理”、“供水安全输配”等内容,直接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保障和水资源管理相关。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为将来服务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专业知识支持。此外,课程将南水北调工程相关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融入教学内容,体现了“蓝色嵌入”中“以水为魂”的理念。同时,课程可能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或参与实践项目,进一步将高等级科研平台、高层次科研团队、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契合“蓝色嵌入”的育人模式。
绿色嵌入:课程中的“水质监测预警”、“供水应急保障”等内容,强调了环境保护和水质安全的重要性,与绿色发展理念紧密相连。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水质安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从而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融入了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实验或实践项目中,学生可能被要求采用环保材料或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体现了“绿色嵌入”中“以生态育人、以文明化人”的理念。
红色嵌入:虽然课程内容本身不直接涉及南水北调精神或思想政治教育,但可以通过课程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讨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如何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同时,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将南水北调精神中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契合“红色嵌入”的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