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课程简介(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负责人:李飞
开设专业:制药工程(工学学士学位,四年制本科)
受益规模:每学期授课覆盖50~60名高年级本科生,聚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一、课程基本内容与特色
课程紧扣制药工业的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技术-管理-伦理”三维体系:
1. 安全技术核心模块:涵盖危险化学品管理(分类、毒性防护)、制药设备安全(防火防爆、电气防护)、事故应急处理(触电急救、泄漏控制)等。
2. 环保实践模块:重点教授制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特性分析、处理技术(物理/化学/生物法)及清洁生产策略,强化环境质量评价能力。
3. 法规与管理模块:解析《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体系,结合企业EHS(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实务,培养合规意识。
二、创新教学模式:分组调研与案例驱动
1. 课前事故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调研国内外典型制药安全事故(如爆炸、中毒事件),通过责任溯源、技术缺陷分析及预案设计,提升风险预判与解决能力。
2. “三废”处理模拟项目:以本地药企为虚拟对象,设计环保方案并评估成本效益,深化技术应用与可持续理念融合。
三、建设历程与成果
1. 发展脉络:课程依托南阳师范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学科)与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资源,自制药工程专业设立(2000年后)逐步完善,2018年获批工程硕士(生物与医药)授权点后升级课程体系。
2. 标志性成果:
o 与本地药企共建安全隐患排查实训平台,开展校内外课程导师制教学实践案例。
o 近三年获“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省级以上奖项近10项,毕业生在药企EHS部门任职比例提升30%。
四、深度契合“三色育人”模式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课程通过系统性教学设计,有机衔接南阳师范学院“红色铸魂、蓝色创新、绿色固本”育人体系:
1. 红色铸魂,课程以制药安全与环保事故案例(如反应釜爆炸、有毒物质泄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法规责任与职业伦理缺失的后果,结合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保护”地方实践开展主题研讨,强化守护生命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图1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开展制药安全与环保事故案例报告
2. 蓝色创新,依托学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安全引智基地)的水处理技术成果,优化制药废水处理实训内容,并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构建事故应急场景,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图2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事故仿真模拟系统界面与实训实操现场图
3. 绿色固本,通过设计制药“三废”资源化方案、模拟GMP车间碳排放审计等任务,将清洁生产与生态保护理念融入技术实践,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决策能力。
课程注重 “红-蓝-绿”三色要素的协同渗透:例如在“制药废水处理”模块中,既强调技术攻关(蓝色创新),也关联水源保护的国家战略意义(红色铸魂),同时要求学生评估方案的生态效益(绿色固本),形成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融合培养框架。
五、课程价值定位
作为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该课程将安全生产技术、环保创新与职业伦理熔铸一体,是南阳师范学院深化“新工科”教育、响应“美丽中国”生态战略的标杆课程。其“三色育人”实践助力培养“懂工艺、守红线、能创新”的复合型制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