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光明日报》第4版刊发我校党委书记张宝锋的文章《南阳师范学院:“以水为魂”服务国家战略“三色嵌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三色嵌入”的水文化育人体系,其中“蓝色嵌入”代表着水文化的主基调,坚持“以水为魂”,构建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学科育人模式,将高等级科研平台、高层次科研团队、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绿色嵌入”代表着生态环保科学育人的理念,坚持围绕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专业育人模式,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红色嵌入”代表着育人要以思政为引领,坚持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网络教育。
一、《动物学和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简介
《动物学和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面向大一学生开设。课程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南阳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与生态监测,培养学生:物种识别、生境分析、生态调查等专业技能,以及理解生物多样性在水源保护中的作用的科学素养,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传承南水北调精神的价值引领。
二、三色育人模式的课程嵌入设计
在三色育人模式的引领下发掘出的课程元素主要如下:
(1)蓝色嵌入
学生采集库区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底栖动物(摇蚊幼虫、水栖寡毛类),评估水质生物指标;记录库区消落带鸟类(如白鹭、鸬鹚)种群动态,分析其作为"水质哨兵"的生态意义。
(2)绿色嵌入
对比耐淹植物(香根草等)与普通植被的水土保持效能;构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鸟类"能量传递模型,理解生态平衡对水源涵养的重要性。
(3)红色嵌入
走访库区移民新村,结合植被恢复工程感悟"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分析库区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沉水植物(金鱼藻)、贝类(河蚬)的协同去污机制,深化科技报国信念。
二、特色教学资源建设
1.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生物图谱数据库:整合课程团队积累的2,600余份动植物标本数据;
2.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合作,设立固定样方20个、水质监测点8处;
3.观察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中经济动植物的生态协调性。
课程通过"蓝色技能服务于水安全、绿色理念扎根于生态、红色信仰内化于担当"的三维渗透,将野外实习转化为国家战略需求的实践课堂。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与水利部门合作,建设跨学科野外实习基地,推动"三色育人"模式在生态保护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应用。
2015年学生在西峡县采集的菌类标本
2016年生科专业学生野外实习进行植物识别的考试
2016年学生野外实习在雨天进行考察前的准备工作
2021年嵩县天池山动物学和植物学野外实习学生合影
2023年动物学和植物学野外实习学生在天池山入党誓词前合影
2023年嵩县天池山动物学和植物学野外实习天池前合影
2025年动物学和植物学野外实习采集昆虫标本
2025年动物学和植物学野外实习制作昆虫标本
2025年动物学和植物学野外实习班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