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数理统计》课程简介(数学与统计学院)

发布日期:2025-07-04 浏览量:

《数理统计》(Mathematical Statistics)

课程简介(数学与统计学院

一、课程名称: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二、开设专业: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三、每学期受益学生数量:约100人

四、课程基本内容

数理统计课程围绕如何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受随机因素影响的数据展开,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本课程是统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

1.统计量及其分布: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抽样分布包括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等常见统计量的分布。

2.参数估计:点估计(如矩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法)和区间估计,通过样本数据估计总体的未知参数。

3.假设检验:对总体的分布或参数提出假设,利用样本数据进行检验,判断假设是否成立,常见的有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4.方差分析:研究多个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不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5.回归分析:关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来预测和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五、课程建设历史

自2013年统计学开始招生起,《数理统计》课程即作为统计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开设,历时10余年。初期以理论教学为主,侧重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随着学科交叉需求的增长,逐步引入计算机模拟、案例研讨等实践环节,并开发线上教学资源辅助学习;近年来,课程团队深入挖掘概率统计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潜力,构建“理论-建模-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模式。

六、课程建设成果

1.教材与资源:选用茆诗松主编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教材从第一版不断升级到第三版,配套慕课在线课程。

2.教学改革:推行"理论-建模-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等。

3.学生成果:近年来助力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项百余项。支撑统计学专业学生在各类统计大赛等领域成绩斐然。

七、课程与“三色育人”模式的契合

1.红色育人(思政育人):

在课程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讲解统计调查方法时,引入水质监测数据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如何通过科学的统计手段掌握发展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感受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在分析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时,强调科研诚信与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绿色育人(实践创新):

依托校内实验室资源,开展数据模拟分析、统计软件应用等实验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SPSS、R语言、Python等常用统计工具,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跨越;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调查,如对本地生态环境数据的监测与分析、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评估等,鼓励学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3.蓝色育人(科学精神):

数理统计本身严谨的理论体系与逻辑推理过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秉持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讲解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内容时,强调每一个结论都需基于充分的数据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导,培养学生不盲目轻信、不主观臆断的科学思维习惯;通过介绍数理统计领域的发展历程与重大突破,如最小二乘法的创立、极大似然估计理论的完善等,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学生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攀登。

图1课堂授课拍照

图2 课堂授课拍照

图3课程课件截取

总之,《数理统计》课程以概率理论和统计推断为根、跨学科应用为枝、三色育人为魂,培育兼备科学思维、实践本领与家国情怀的统计和数学人才,不断推动统计与数学学科在人工智能、生态治理等领域的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