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MathematicsModeling)
课程简介(数学与统计学院)
一、课程名称:数学建模 Mathematics Modeling
二、开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三、每学期受益学生数量:约250人
四、课程基本内容:
数学建模是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目的要求学生能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即发现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并对求解结果作出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要内容包括:
1.优化模型:存贮模型、森林救火、冰山运输、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型等模型。
2.数学规划模型:奶制品的生产与销售、南水北调问题、钢管和易拉罐下料等模型。
3.微分方程模型:人口增长、鱼类种群动力学模型、污染物扩散模型、生态系统动态等模型。
4.概率模型:传送系统的效率、报童的诀窍等。
5、统计模型:软件开发人员的薪酬、酶促反应、轧钢中的浪费河流水质预测等。
6、离散模型: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公平席位等模型
五、课程建设历史:
1.起源:自2000年学校升本设立数学系起即作为数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开设,历时20余年。
2.迭代升级:在数学建模课程发展进程中,2005年引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经典评价模型,助力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多因素评估建模,如在环境质量、项目风险评估等案例中应用,学生得以构建量化评价体系。2012年融入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随机模型实验,模拟不确定性事件,如在金融风险、产品可靠性预测等场景中,让学生掌握用随机模拟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2016年结合Matlab等工具模拟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或分析流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2022年结合大数据背景,增添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基础算法应用,如聚类分析、线性回归算法,应用于水生态环境预测与动态演变等案例,顺应数据驱动的建模趋势。
六、课程建设成果:
1.教材与资源:选用《数学模型》教材从第一版不断升级到第五版。配套慕课在线课程(年均选课超500人次)。
2.教学改革:推行"理论+编程+建模"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等。
3.学生成果:近年来助力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项百余项。支撑统计学专业学生在各类统计大赛等领域成绩斐然。
七、课程与“三色育人”模式的契合:
数学建模课程围绕优化模型、数据驱动模型等核心教学内容,与“三色育人”模式深度契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统一。
红色(思政育人)
在线性规划案例里,融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等国家重大工程,展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激发学生投身国家建设的使命感,厚植家国情怀。
绿色(实践创新)
结合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实际需求,运用水动力模型、富营养化模型分析湖泊污染治理、湿地生态保护等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河流水质预测”“城市雨洪管理” 等科创项目,利用Python、MATLAB等工具开发模型,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蓝色(科学精神)
从经典数学建模方法到深度学习算法的演变,揭示科学探索的迭代规律,培养学生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通过“模型假设的合理性”“数据误差的影响”等问题研讨,强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为统计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筑牢科学思维根基。

图1课堂授课拍照 图2课程课件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