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植物应用与造景》课程简介(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发布日期:2025-07-04 浏览量:

《植物应用与造景》课程简介(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一、课程简介

《植物应用与造景》课程依托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大三上学期每学期,每学期受益学生数70余人。是一门讲述不同植物种植类型过程及方法的课程,应用实践性较强,学生就业后可承担植物种植设计师、养护管理师、景观设计师等多重岗位。课程自环境设计专业建立以来便有开设。

课程深度契合南阳师范学院“三色育人”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红色思政育人贯穿课程体系结合本课程中植物自身生长特点即“根深叶茂”凝练为本门课程的整体思政主题,即:根深叶茂扬绿意(树);积深致远生命力(人);本固枝昌永邦宁(国),从“树-人-国”三个层面启发学生向植物学习,树立“向下扎根,才能拥有向上生命力”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植物根系”又隐喻生态文明教育,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政理念融入课堂体系。受此启发,学生创意结合“AR 技术”创作“AR 植物明信片”科普公益作品,使用数智技术传播植物知识的同时强化生态保护意识。

绿色生态理念融入教学实践:课程构建“植物 - 水文”双螺旋教学模型,理论教学解析植物群落作用机制、引入南阳白河湿地修复案例,依托学习通搭建智慧图谱、开发二十四节气植物特色章节;学生作品将耐湿植物配置与滨水空间功能优化结合,获国家级竞赛二等奖。

蓝色科研特色赋能育人品牌:依托南阳地域优势,开展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建设研究、白河滨水植物调查,建立本土植物图谱数据库等。师生编撰的《南阳市常用植物图谱名录》梳理本土植物情况,以期服务地方生态建设。

二、代表图片介绍

目前依托此课程,教学团队已荣获2024年度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25年度河南省教学课堂创新大赛二等奖两个省级奖项。

学生创意结合“AR技术”自主创作的“AR植物明信片”科普公益作品,既运用数字技术传播植物知识,又通过交互体验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帮助专业学生趣味认识植物的同时,也能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引发对植物的兴趣和科普作用。

依托学习通平台搭建智慧图谱,开发二十四节气植物观察特色章节

2023年学生团队完成的智能时代滨水景观设计作品,成功将耐湿植物配置与滨水空间功能优化相结合,获国家级二等奖充分体现课程在水资源保护领域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