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简介-省级一流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5-07-02 浏览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性质:全校通识教育课

每学期受益学生:5000人

课程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开展问题式专题化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着重“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建设历史:

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我校于2006年正式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课程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对标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已初步建立起完整高效的课程建设团队、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具备良好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基础。

课程建设成果:

本课程较早获批为河南省精品课程(2008),首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河南省首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2021年获批为河南省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2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本课程总体设计、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效果在省内外同类课程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荣誉

年份

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

2022

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21

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014

河南省优秀思政课程

2013

河南省精品课程

2008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度融入“红色育人”的实践探索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以水为魂  三色嵌入”的核心要义之一,便是将“红色”(代表思政育人)作为关键嵌入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南水北调精神为生动载体,进行了“红色育人”实践,实现了价值引领的深度契合。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强化价值引领

课程精准对接“红色育人”内涵,将南水北调工程中蕴含的“全国人民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及库区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作为核心红色教育资源。这些鲜活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中国故事”和“河南故事”,被“四位一体”地融入课程教学体系,成为阐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精神、道德实践等课程核心内容的有力支撑和生动例证,有效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2.多维度融合路径,深化育人实效

课程教学团队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多种融合路径:

1)教学设计精准融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南水北调精神的核心要素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具体章节(如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道德传承、法治实践等)进行有机衔接,实现教学内容与红色精神的无缝融合。

2)知识延展深化理解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点时,适时引入南水北调背景、人物事迹、历史意义等延展性知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宏大叙事背后的个体担当与家国情怀,促进红色精神与思政理论的深度交融。

3)线上教育拓展视角

利用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根植地方文化的大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发或整合以南水北调精神为主题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微课、案例库、线上展馆等),构建多维度的思政育人空间,拓展学生认知红色精神的广度和深度。

4)师生互动内化于心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通过课堂研讨、主题演讲、案例分析、实践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激发情感共鸣,促进红色精神真正“内化于心”。

5)社会实践外化于行结合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赴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如渠首、移民新村、纪念馆等)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文化宣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体验和践行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实现红色精神“外化于行”。

3.构建社会化大教育格局,巩固育人成效

课程积极打破课堂边界,通过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管理机构、纪念馆、移民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将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邀请亲历者、建设者、研究者进课堂或带领学生走出去,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社会化大教育”格局。这种浸润式的教育环境,使南水北调精神的教育更加立体、真实、深刻,有效巩固和深化了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系统性地将南水北调精神这一富含红色基因、体现时代价值的宝贵资源融入教学全过程,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精准地诠释和践行了“红色育人”的核心要求。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实践体验、情感熏陶、价值引导等多重手段,成功地将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人民奉献精神的红色文化因子植入学生心田,有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充分彰显了该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红色育人”方面的显著成效和特色优势。


相关活动照片:

 

 

在邹庄移民新村的“江山论”红色广场上,思政课教师陈京带领大家深刻感受总书记提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入讲解“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江山论”。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思政课教师陈京带领大家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殷殷嘱托,并以“守护生命线,志愿维护水安全”为主题,讲述志愿服务精神。

在邹庄移民新村,思政课教师郭平带领大家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邹庄新村时的指示精神,讲述淅川移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