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估认证 > 师范专业认证 > 正文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

发布日期:2021-03-15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1版)

自评报告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专业应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准确说明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客观陈述为达成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而设计并实施的教育教学体系,为支撑人才培养而配备的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以及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而建立的持续改进机制。

本指导书围绕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提出了自评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仅用于专业撰写自评报告参考,而不是作为自评报告撰写的范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是专家在进行认证判断时所需的基本信息,自评报告应包含但不限于这些内容。

自评报告应严格依据标准,参照本指导书建议的格式撰写。文字描述应简练准确,图表应清晰详实,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便于认证专家对照认证标准进行审阅。自评报告不应包含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将少数学生的“标志性成果”作为达标举证材料。

1.报告结构依照认证标准顺序,分成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包括达成情况、主要问题、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内容。

2.报告内容按照指导书要求,紧扣认证标准,逐条用数据和事实举证达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改进措施,总篇幅不超过5万字。其中,对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的描述不少于1/3

3.报告要求明确清晰给出专业“自画像”,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专业主动开展自评自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积极行动整改。对于回避、掩盖问题与不足的专业,将被要求重新修改自评报告或中止进校考查。

4.报告所列举证数据和事实要求客观真实,以学校填报的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与《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相印证,为认证专家进校开展现场考查提供有效支撑。

5.支撑材料是对自评报告中描述内容的佐证,其本身并不是自评报告的一部分。相应的原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教学文档、教学管理文件、课程评价、问卷调查等支撑材料须留存电子或纸质文档供专家进校查阅。

本指导书中部分名词的说明:

  • 支撑材料:指用于支撑或证明自评报告各章节所述内容的相关材料,包括管理文件、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档案、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或其它佐证性资料等。支撑材料作为自评报告的附件单独汇编成册(对于附件中难以呈现的支撑材料,应提供材料索引,以便专家现场调阅)。

  • 评价:对收集的数据、证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解释,收集证据和资料可采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抽样应具有统计意义。评价结果是持续改进的依据。

  • 机制: 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包括目的、制度、责任人员、方法和流程等,对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的角色和责任有明确的定义。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

(中学教育第二级)

自评报告

 

 

学校:

专业:

完成时间: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专业负责人签字:

学校盖章:

 

 

 

自评报告目录


 

 

 

 

 

 

 

 

 

 

 

 

 

 

 

 

 

 

 

 

 

 

 

 

 

  1. 背景信息

认证专业

信息

专业名称

 

所在学校

 

所在学院

 

授予学位

 

学制

 

专业开设时间

 

院系网址

 

专业联系人

姓名

 

电子邮件

 

电话

 

手机

 

通信地址

(邮编)

职能部门联系人

姓名

 

电子邮件

 

电话

 

手机

 

1)专业所在学校的简介以及教师教育情况简述(限300字以内)。内容应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归属关系,学科布局,本科专业数量,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专任教师规模及教师教育情况等。

2)本专业发展沿革情况(限600字以内)。内容应包括:专业的历史沿革;专业学制和学位、办学地点、目前在校生数、年招生规模;专业师资队伍概况;专业依托学科的情况和基本办学条件。

3本专业以前参加认证的情况(若为初次认证,无须书写该部分内容;若非初次认证,提供开始认证的年份以及最近一次认证的时间,描述上次专业认证后的持续改进情况,并在附件中提供上次的认证报告与整改报告)。

(本指导书中,除认证标准以外的提示信息在撰写自评报告时无需呈现。)

 

 

标准1培养目标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请用数据和事实逐条自证标准条文的达成情况。数据描述以《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达成说明,事实描述以具体明确的文件、制度、行为、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达成说明)

1.1[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用单独段落列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全文,明确毕业生服务面向、职业能力特征概述与人才定位(明确该目标出自哪版培养方案)。

  • 描述说明专业培养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和改革要求的情况。

  • 描述说明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与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的关系。

  • 描述说明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开展了规范有效的调研,并定性或定量分析论证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列表说明调研需求预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对应关联关系。

目标结构

调研需求预测

目标定位描述

服务面向

 

 

职业能力特征(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

 

 

人才定位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的调研分析报告,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和论证资料,含记录性资料(附件中提供资料索引)

  • 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相关文件

1.2[目标内涵]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当前执行的培养目标表述明确清晰,预期了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岗位领域具有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在学校环境下能够达到的专业成就及显现的职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并举证说明该预期可以达到或实现。

  • 描述说明当前执行的专业培养目标能够体现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和优势。

  • 描述并举证说明专业采取多种途径让培养目标能够为本专业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理解、认同。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各利益相关方接受认同情况的佐证材料(或具有可信度力的等效证据)

1.3[目标评价]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定期评价机制,包括评价制度、评价依据、评价周期、评价程序、评价责任机构和责任人、评价结果的形成过程及结果反馈等。

  • 说明最近一次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过程和结果。

  • 关于培养目标修订的相关制度,包括修订周期、修订依据、修订程序、主要参与人员。

  • 描述说明最近一次专业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情况,包括修订时间、内容和依据等,重点说明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结果在修订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 描述说明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用人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参与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过程的相关规定,以及在最近一次评价和修订工作中利益相关方发挥的作用。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学校与院系层面关于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的制度文件

  • 3年专业开展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的原始材料(附件中提供材料索引)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请根据上述达成情况,逐条对标诊断,明确清晰地描述分析专业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为专业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共性问题可单独列出)

    1. [目标定位]

    2. [目标内涵]

    3. [目标评价]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请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逐条对标开方,明确清晰地描述已采取的或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并提供支撑材料。认证专家将视改进情况作出评判。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措施可单独列出。)

1.1[目标定位]

1.2[目标内涵]

1.3[目标评价]

标准2毕业要求

2.0毕业要求落实评价

专业应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涵盖以下内容:

  • 践行师德

2.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学会教学

2.3[学科素养]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4[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 学会育人

2.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2.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 学会发展

2.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2.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请用数据和事实逐条自证标准条文的达成情况。数据描述以《专业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达成说明,事实描述以具体明确的文件、制度、行为、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达成说明)

 

2.0毕业要求落实评价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单独段落列出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全文(注: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应出自同版培养方案)。

  • 列表说明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对应支撑情况并简要分析内涵关联关系。

     

    专业培养目标1

    专业培养目标2

    ……

    专业毕业要求1

     

     

     

    专业毕业要求2

     

     

     

    ……

     

     

     

  • 列表说明专业毕业要求对认证标准“毕业要求”8条(2.1-2.8)的覆盖情况并进行分析(专业不宜照搬这8条要求,而应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具有专业特点的毕业要求,并在广度、深度和程度上完全覆盖认证标准8条内容)。

专业毕业要求与认证标准毕业要求8条对照表

专业毕业要求(列出毕业要求原文)

认证标准毕业要求(列出标准原文)

 

 

 

 

 

 

  • 对每项毕业要求的内涵进行合理分解,形成可教、可学、可评、可达成的指标点,每项毕业要求可分解成多个指标点(建议不多于4个),分解后的指标点需要有名称和指标点能力描述并可衡量。

    专业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名称及能力描述

    2.1师德规范】……

    2.1.1***】……

    2.1.2***】……

    2.1.3***】……

    2.2教育情怀】……

    2.2.1***】……

    ……

     

  • 逐条描述说明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填写最近一次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结果表(可使用认证标准7.2内部监控有关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相关信息举证)。

最近一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结果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方法

达成期望

(定量值、定性达成描述)

达成情况

直接评价

间接评价

 

 

 

 

 

 

 

 

 

 

 

 

 

 

 

 

 

 

 

 

 

 

 

 

 

 

 

(上表按照毕业要求逐项说明达成评价结果和每项的整体达成情况,毕业要求各指标点的达成情况在各项毕业要求指标项下分指标点进行描述。其中,评价方法“直接评价”项下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程考试等结果性评价,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检测、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设计展示、课程论文、专题报告、实验实训、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践(实习见习研习)等综合性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间接评价”项下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外部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程及大纲分析等具体方法。

  • 学生和教师了解毕业要求渠道及认知情况。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与毕业要求制订有关的文件、规定等,以及分析和制订过程的记录(附件中提供相关原始记录或文件索引)

  • 学校层面关于毕业要求合理性和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院系层面关于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方案

  • 专业毕业要求公开渠道和方式的证据(网址、电子或纸质材料等)

2.1[师德规范]

 

填写下表,说明该项毕业要求最近一次达成评价情况。

师德规范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评价依据表

专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用于评价

的课程

评价方法

评价依据

达成评价周期/评价机构和责任人

形成的记录文档

达成情况

 

2.1.1

 

 

 

 

 

 

2.1.2

 

 

 

 

 

 

2.1.3

 

 

 

 

 

 

……

 

 

 

 

 

 

注:1.分别对毕业要求指标项下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进行描述说明。2.表中的课程包括理论类和实践类教学环节以及第二课堂;3.评价方法如采用了“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程考试等结果性评价,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检测、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设计展示、课程论文、专题报告、实验实训、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践(实习见习研习)等综合性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如采用了“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外部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程及大纲分析等具体方法。)

2.2[教育情怀]

 

填写下表,说明该项毕业要求最近一次达成评价情况。

教育情怀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评价依据表

专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用于评价

的课程

评价方法

评价依据

达成评价周期/评价机构和责任人

形成的记录文档

达成情况

 

2.2.1

 

 

 

 

 

 

2.2.2

 

 

 

 

 

 

2.2.3

 

 

 

 

 

 

……

 

 

 

 

 

 

注:1.分别对毕业要求指标项下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进行描述说明。2.表中的课程包括理论类和实践类教学环节以及第二课堂;3.评价方法如采用了“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程考试等结果性评价,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检测、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设计展示、课程论文、专题报告、实验实训、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践(实习见习研习)等综合性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如采用了“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外部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程及大纲分析等具体方法。)

 

2.3[学科素养]

 

填写下表,说明该项毕业要求最近一次达成评价情况。

学科素养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评价依据表

专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用于评价

的课程

评价方法

评价依据

达成评价周期/评价机构和责任人

形成的记录文档

达成情况

 

2.3.1

 

 

 

 

 

 

2.3.2

 

 

 

 

 

 

2.3.3

 

 

 

 

 

 

……

 

 

 

 

 

 

注:1.分别对毕业要求指标项下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进行描述说明。2.表中的课程包括理论类和实践类教学环节以及第二课堂;3.评价方法如采用了“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程考试等结果性评价,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检测、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设计展示、课程论文、专题报告、实验实训、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践(实习见习研习)等综合性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如采用了“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外部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程及大纲分析等具体方法。)

 

2.4[教学能力]

填写下表,说明该项毕业要求最近一次达成评价情况。

教学能力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评价依据表

专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用于评价

的课程

评价方法

评价依据

达成评价周期/评价机构和责任人

形成的记录文档

达成情况

 

2.4.1

 

 

 

 

 

 

2.4.2

 

 

 

 

 

 

2.4.3

 

 

 

 

 

 

……

 

 

 

 

 

 

注:1.分别对毕业要求指标项下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进行描述说明。2.表中的课程包括理论类和实践类教学环节以及第二课堂;3.评价方法如采用了“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程考试等结果性评价,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检测、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设计展示、课程论文、专题报告、实验实训、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践(实习见习研习)等综合性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如采用了“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外部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程及大纲分析等具体方法。)

 

2.5[班级指导]

班级指导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评价依据表

专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用于评价

的课程

评价方法

评价依据

达成评价周期/评价机构和责任人

形成的记录文档

达成情况

 

2.5.1

 

 

 

 

 

 

2.5.2

 

 

 

 

 

 

2.5.3

 

 

 

 

 

 

……

 

 

 

 

 

 

注:1.分别对毕业要求指标项下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进行描述说明。2.表中的课程包括理论类和实践类教学环节以及第二课堂;3.评价方法如采用了“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程考试等结果性评价,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检测、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设计展示、课程论文、专题报告、实验实训、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践(实习见习研习)等综合性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如采用了“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外部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程及大纲分析等具体方法。)

 

2.6[综合育人]

综合育人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评价依据表

专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用于评价

的课程

评价方法

评价依据

达成评价周期/评价机构和责任人

形成的记录文档

达成情况

 

2.6.1

 

 

 

 

 

 

2.6.2

 

 

 

 

 

 

2.6.3

 

 

 

 

 

 

……

 

 

 

 

 

 

注:1.分别对毕业要求指标项下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进行描述说明。2.表中的课程包括理论类和实践类教学环节以及第二课堂;3.评价方法如采用了“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程考试等结果性评价,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检测、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设计展示、课程论文、专题报告、实验实训、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践(实习见习研习)等综合性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如采用了“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外部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程及大纲分析等具体方法。)

 

2.7[学会反思]

学会反思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评价依据表

专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用于评价

的课程

评价方法

评价依据

达成评价周期/评价机构和责任人

形成的记录文档

达成情况

 

2.7.1

 

 

 

 

 

 

2.7.2

 

 

 

 

 

 

2.7.3

 

 

 

 

 

 

……

 

 

 

 

 

 

注:1.分别对毕业要求指标项下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进行描述说明。2.表中的课程包括理论类和实践类教学环节以及第二课堂;3.评价方法如采用了“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程考试等结果性评价,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检测、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设计展示、课程论文、专题报告、实验实训、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践(实习见习研习)等综合性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如采用了“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外部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程及大纲分析等具体方法。)

 

2.8[沟通合作]

沟通合作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评价依据表

专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用于评价

的课程

评价方法

评价依据

达成评价周期/评价机构和责任人

形成的记录文档

达成情况

 

2.8.1

 

 

 

 

 

 

2.8.2

 

 

 

 

 

 

2.8.3

 

 

 

 

 

 

……

 

 

 

 

 

 

注:1.分别对毕业要求指标项下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进行描述说明。2.表中的课程包括理论类和实践类教学环节以及第二课堂;3.评价方法如采用了“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程考试等结果性评价,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检测、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设计展示、课程论文、专题报告、实验实训、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践(实习见习研习)等综合性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如采用了“间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外部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程及大纲分析等具体方法。)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请根据上述达成情况,逐条对标诊断,明确清晰地描述分析专业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为专业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共性问题可单独列出)

2.0毕业要求落实评价

……

2.1[师德规范]

……

2.2[教育情怀]

……

2.3[学科素养]

……

2.4[教学能力]

……

2.5[班级指导]

……

2.6[综合育人]

……

2.7[学会反思]

……

2.8[沟通合作]

……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请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逐条对标开方,明确清晰地描述已采取的或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并提供支撑材料。认证专家将视改进情况作出评判。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措施可单独列出。)

2.0毕业要求落实评价

……

2.1[师德规范]

……

2.2[教育情怀]

……

2.3[学科素养]

……

2.4[教学能力]

……

2.5[班级指导]

……

2.6[综合育人]

……

2.7[学会反思]

……

2.8[沟通合作]

……

标准3课程与教学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请用数据和事实逐条自证标准条文的达成情况。数据描述以《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达成说明,事实描述以具体明确的文件、制度、行为、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达成说明)

3.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现行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整体架构与特点,学分认定的规则。展示现行完整的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列出课程拓扑图,明确课程先修后续关系。

  • 学生毕业的总学分要求,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规则。

  • 用矩阵形式说明课程设置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分析支撑关系布局合理性(支撑课程必修教学环节)定位准确(每项毕业要求均有重点支撑课程)。

教学环节 

专业毕业要求1

专业毕业要求2

专业毕业要求3

……

课程-1

H

L

 M

……

课程-2

……

H

……

……

课程-3

……

M

……

H

……

……

……

……

……

注:H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低支撑。

  • 用矩阵形式说明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具体支撑任务。在该矩阵中用特殊符号★标出对于每项毕业要求达成关联度最高的2-3门课程。

    教学环节 

    专业毕业要求1

    专业毕业要求2

    专业毕业要求3

    ……

    1.1

    1.2

    1.3

    2.1

    2.2

    2.3

    2.4

    ……

    ……

    课程-1

     

     

     

     

     

     

     

     

    ……

    课程-2

     

     

     

     

     

     

     

     

    ……

    课程-3

     

     

     

     

     

     

     

     

    ……

    ……

     

     

     

     

     

     

     

     

    ……

  • 列表说明课程体系设置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相关标准要求。

  • 描述说明用于重点支撑各项毕业要求(关联度高)的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实践环节的关键支撑作用。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学校关于培养方案修订的制度

  • 认证期内(近三年)毕业生和在校生使用的专业培养方案

  • 用于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

3.2[课程结构]课程结构体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恰当,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课程结构体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情况。

  • 描述说明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情况。

  • 描述说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情况以及合理性。

  • 描述说明各类课程设置与学分比例能够满足“一践行三学会”养成教育要求。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课程建设规划、制度及学分管理办法

  • 关于学生选课的制度文件

  • 课程结构总体框架以及培养方案有关课程结构修订的论证材料

3.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选用优秀教材,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并能够结合师范生学习状况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课程内容体现中学教育专业性,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情况,特别是课程思政即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的落实情况并举例说明。

  • 描述说明教材建设和管理制度情况,包括教材使用申报、遴选审核、国外优秀教材引入等,并说明建设成效。

  • 描述说明课程内容引入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和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的情况,并举例说明。

  • 描述说明课程内容更新、动态调整机制及执行情况。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教学管理制度中有关规范优化课程内容及更新调整的部分

  • 教材建设与管理制度

  • 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

  • 专业优秀中学教学案例列表及使用情况(在附件中提供索引)

3.4[课程实施]重视课堂教学在培养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依据毕业要求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与方式应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能够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师范生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和课外学习的时间分配合理,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小班教学,养成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三字一话”等从教基本功。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重视与发挥课堂教学基础作用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情况。

  • 描述说明通过教学大纲修订与审核制度,指导教师依据毕业要求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情况,包括课程目标能够合理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考核内容、方式与评分标准能够证明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从核心课程大纲中举例说明。

  • 描述说明改革课程教学方法的措施,列表说明各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并提供教案等相关证据),描述教学中学生参与、互动、研讨的情况,结合课程目标,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范围、程度、方式与成效。

  • 描述说明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和课外学习的整体实施与时间分配,说明教师基本技能、中学教师“三字一话”等从教基本功训练等实践课程建设与实施效果。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课堂教学建设和管理制度文件

  • 有关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制度与措施

  • 教学大纲制订、修订与审核制度

  • 教师、教研组、专业三个层面指导、研讨、分析、论证、修订教学大纲过程档案材料

  • 各类课程主要教学方法列表及教案等相关证据

  • 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内容方式改革经验材料,典型案例与教学成果

3.5[课程评价]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机制。需说明:1)评价工作的责任机构;2)评价周期;3)评价过程(包括评价依据收集的内容和来源,以及评价工作的组织);4)评价方法;5)结果使用要求;6)证明该机制存在的制度性文件。

  • 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机制的运行情况。最近一次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包括评价时间、评价依据、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

  • 描述说明用人单位、师范毕业生等利益相关方参与课程体系评价与修订的过程、方式和发挥的作用。

  • 学校及专业改进课程考核评价的措施方法。需说明:在课程考核评价中坚持能力导向,具体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原则要求和《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的“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等评价改革要求的措施方法与实施机制。

  •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需说明:1)课程评价工作责任机构、责任人和主要职责;2)评价对象和评价周期;3)评价过程(包括评价数据收集的内容、方法和来源;确认这些评价数据与课程目标相关的措施);4)评价方法(针对各类课程目标采取的方法)5)结果使用要求;6)证明该机制存在的制度性文件。

  •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的运行情况。需说明:1)列出最近一次开展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课程清单;2)提供2门课程(1门理论课,1门实践课)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及改进情况说明(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评分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依据和评价结果、结果使用、改进措施与改进效果)。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学校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及院系相关实施细则

  •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审核制度文件,包括预审、教师自查、结果审核等环节,重点审核对应课程分目标、考核内容方法、评分标准、结果使用(改进)一致性。

  •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过程性与结果性考核资料(试卷与过程性评价材料,定量与定性评分标准);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及其评价依据合理性审核记录(其他课程评价资料,在附件中提供索引)

  • 近三年用人单位、师范毕业生等利益相关方参与课程体系评价与修订的记录性材料(包括名单、参与方式、发挥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请根据上述达成情况,逐条对标诊断,明确清晰地描述分析专业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为专业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共性问题可单独列出)

3.1[课程设置]

……

3.2[课程结构]

……

3.3[课程内容]

……

3.4[课程实施]

……

3.5[课程评价]

……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请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逐条对标开方,明确清晰地描述已采取的或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并提供支撑材料。认证专家将视改进情况作出评判。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措施可单独列出。)

3.1[课程设置]

……

3.2[课程结构]

……

3.3[课程内容]

……

3.4[课程实施]

……

3.5[课程评价]

……

标准4合作与实践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请用数据和事实逐条自证标准条文的达成情况。数据描述以《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达成说明,事实描述以具体明确的文件、制度、行为、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达成说明)

4.1[协同育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学校和院系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情况。

  • 描述学校和院系与中学合作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形成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情况。

  • 描述“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成效。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相关制度文件。

4.2 [基地建设]教育实践基地相对稳定,能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满足师范生教育实践需求。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以列表方式提供学校和院系与基础教育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情况(包括运行机制、基地设施和承担的教学任务),说明基地是否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

  • 描述学校和院系利用实践基地开展专业培养的相关制度和举措及其成效。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相关制度文件。

4.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通,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期。学校集中组织教育实习,保证师范生实习期间的上课时数。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情况,及实施成效。

  • 描述对应毕业要求制订技能训练、专业实践、教育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情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教学大纲对应毕业要求制定及覆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领域的情况。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类别

实践教学环节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技能训练

 

 

 

 

专业实践

 

 

 

 

教育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

 

 

……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课程建设的制度性文件。

  • 技能训练、专业实践、教育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4.4[导师队伍]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有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措施。“双导师”数量足,水平高,稳定性强,责权明确,协同育人,有效履职。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实行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与具体措施,包括导师遴选、人员配置、实践指导、能力提升、条件保障、考核评价与动态调整等方面。

  • 描述说明学校对“双导师”的定期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开展情况及其成效。

  • 描述说明学校对“双导师”协同育人、有效履职的定期考核以及动态调整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专门制度与措施。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双导师教师名单,包括教师的个人信息和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 双导师”教育实践计划、实践指导过程的相关资料

  • 学校和院系对“双导师”开展相关遴选、培训或专业指导活动的相关资料,相关管理制度。

4.5[管理评价]教育实践管理较为规范,能够对重点环节实施质量监控。实行教育实践评价与改进制度。依据相关标准,对教育实践表现进行有效评价。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学校和院系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说明对教育见习、实验(实训)、教育实习研习、课程设计、毕业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情况及实施成效。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依据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具体数据,实行教育实践评价与改进制度情况。

  • 描述说明中学教育类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标准,对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及效果分析。

  • 描述实施师范生实践教学个别化教育和指导情况,并进行效果分析。

  • 依据毕业要求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要求,制订可衡量的教育实践(包括师德体验、教学教研、班级管理等)表现性考核标准,形成教育实践能力达成情况评价与改进报告。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相关制度文件

  • 师范生教育实践标准

  • 教育实践表现性评价标准

  • 教育实践能力达成情况评价与改进报告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请根据上述达成情况,逐条对标诊断,明确清晰地描述分析专业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为专业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共性问题可单独列出)

4.1[协同育人]

……

4.2[基地建设]

……

4.3[实践教学]

……

4.4[导师队伍]

……

4.5[管理评价]

……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请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逐条对标开方,明确清晰地描述已采取的或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并提供支撑材料。认证专家将视改进情况作出评判。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措施可单独列出。)

4.1[协同育人]

……

4.2[基地建设]

……

4.3[实践教学]

……

4.4[导师队伍]

……

4.5[管理评价]

……

标准5师资队伍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请用数据和事实逐条自证标准条文的达成情况。数据描述以《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达成说明,事实描述以具体明确的文件、制度、行为、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达成说明)

5.1[数量结构]专任教师数量结构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18:1,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一般不低于6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且为师范生上课。配足建强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其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原则上不少于2人。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素质良好、队伍稳定,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20%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列表说明专业专任教师数量、结构、生师比情况,并进行分析(《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有相关数据信息)。

  • 以列表方式提供本专业所有专任教师为本科生上课的情况,并对高级职称教师投入本科一线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有相关数据信息)。

  • 描述说明近三年专业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况,配足建强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情况,具体说明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人数和具有半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情况。

  • 描述说明近三年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况。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教师名单,包括教师的个人信息和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 兼职教师名单,包括教师的个人信息和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5.2[素质能力]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等教育教学能力;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一体化指导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师范生发展与职业规划。师范生对本专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师德和教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加强专业专任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和素质能力建设的制度和措施,及这些制度和措施发挥的作用。

  • 描述说明常态化学生评教制度与标准,包括学生对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评价和满意度。

  • 描述说明专业专任教师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以及将科研成果有效应用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情况。

  • 描述专业专任教师为学生提供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一体化指导的情况。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相关制度文件

  • 相关研究成果的证据材料(在附件中提供索引)

5.3[实践经历]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熟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至少有一年中学教育服务经历,其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具有指导、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基础教育研究成果。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在鼓励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深入中学一线实践方面采取的制度和措施。

  • 描述分析这些制度和措施在激励和保障专业教师通过实践形成丰富的教学研究成果中发挥的作用。

  • 以列表的方式呈现专业教师近五年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成果。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相关制度文件

  • 相关研究成果的证据材料(在附件中提供索引)

  • 教师教育师资中学教育服务经历的资料

5.4[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培训和实践研修制度。建立专业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制度,合理制定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与绩效分配、职称评聘挂钩。探索高校和中学“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制定情况及实施成效。

  • 描述说明学校和学院在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方面的制度和措施。

  • 列表说明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国内外进修访学、中学一线实践锻炼、教学技能与方法培训情况,并对培养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效果进行分析(《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有相关数据信息)。

  • 描述说明专业教研组织建设情况(包括组织形式与规模,承担的具体责任,隶属关系,以及责任人),及组织开展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方法改进等教研活动情况,说明教研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周期以及近三年所取得的成效。

  • 以列表方式呈现近三年开展教师自我评价(主要指通过课程评价进行教学改进)、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活动情况及结果。

  • 描述说明综合评价结果与校内绩效分配、职称晋升的挂钩情况,及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

  • 描述说明学校探索建设高校和中学“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的情况,学校教师分类评价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的评价标准。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相关制度文件

  • 相关评价情况的证据材料(在附件中提供索引)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请根据上述达成情况,逐条对标诊断,明确清晰地描述分析专业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为专业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共性问题可单独列出)

5.1[数量结构]

……

5.2[素质能力]

……

5.3[实践经历]

……

5.4[持续发展]

……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请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逐条对标开方,明确清晰地描述已采取的或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并提供支撑材料。认证专家将视改进情况作出评判。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措施可单独列出。)

5.1[数量结构]

……

5.2[素质能力]

……

5.3[实践经历]

……

5.4[持续发展]

……

标准6支持条件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请用数据和事实逐条自证标准条文的达成情况。数据描述以《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达成说明,事实描述以具体明确的文件、制度、行为、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达成说明)

6.1[经费保障]专业建设经费满足师范生培养需求,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3%,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更新经费有标准和预决算。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保证专业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并逐年增长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在学生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上的生均经费投入情况及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情况。

  • 列表说明近三年学校和院系用于专业教学的经费收支情况。

年份

收入总数

来源

数额

支出项目

数额

 

 

国家

 

课程建设

 

地方

 

教学设备

 

社会

 

日常教学开支

 

创收

 

教学改革

 

其它

 

学生支持

 

 

学生实验

 

学生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其它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学校教学经费预算、下拨和使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 经费支出清单

6.2[设施保障]教育教学设施满足师范生培养要求。建有中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满足“三字一话”、微格教学、实验教学等实践教学需要。信息化教育设施能够适应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要求。建有教育教学设施管理、维护、更新和共享机制,方便师范生使用。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列表说明学校和院系用于中学教育类专业教学的主要教学实验室、中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和在线教学观摩指导平台,满足“三字一话”、微格教学、实验教学、远程见习等实践教学需要情况。(《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有相关数据信息)

  • 描述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工作进行融合用以支撑教学改革与师范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

  • 描述说明这些资源是否满足专业教师和学生教学需求,专业与资源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专业设施使用绩效评价考核机制。

  • 教育教学设施的管理、维护、更新和共享机制的制度、措施和执行情况。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相关制度和措施

  • 相关实训平台清单和所承担的教学任务

6.3[资源保障]专业教学资源满足师范生培养需要,数字化教学资源较为丰富,使用率较高。生均教育类纸质图书不少于30册。建有中学教材资源库和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库,其中现行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每6名实习生不少于1套。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中学教育专业相关多媒体教育设施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以及满足师范生学习需要情况。

  • 描述或列表说明公共基础设施、图书资源、网络信息服务专业教学的情况和管理情况。

  • 描述说明用于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等更新的经费标准和预决算情况,特别是中学教学资源库和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库建设情况、使用与激励机制。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相关管理规定

  • 教材资源库和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库的设备设施、资源配置与管理使用情况等相关材料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请根据上述达成情况,逐条对标诊断,明确清晰地描述分析专业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为专业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共性问题可单独列出)

6.1[经费保障]

……

6.2[设施保障]

……

6.3[资源保障]

……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请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逐条对标开方,明确清晰地描述已采取的或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并提供支撑材料。认证专家将视改进情况作出评判。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措施可单独列出。)

6.1[经费保障]

……

6.2[设施保障]

……

6.3[资源保障]

……

标准7质量保障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请用数据和事实逐条自证标准条文的达成情况。数据描述以《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达成说明,事实描述以具体明确的文件、制度、行为、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达成说明)

7.1[保障体系]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架构与运行方式。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教学质量保障机构、目标、任务、职责分工、责任人及对保障学生有效学习、获得学习效果(专业毕业要求)支持作用。

  • 列表说明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与毕业要求的关联情况及要点,描述对专业教学过程常态化监控的方法和质量评价的周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主要责任人。

环节名称

关联毕业要求

的对应点

质量要求的要点

质量监控的方法和责任人

质量评价的周期、依据、结果反馈方式

形成的记录文档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学校和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制度文件

  •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标准文件及运行过程文档

7.2[内部监控]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保障毕业要求达成。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情况,列出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规章制度,并说明近三年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制度更新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定期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重点监控专业开展的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与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情况,包括评价周期、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渠道等,以及最近一次开展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方法、结果反馈与改进情况。

  • 描述说明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和方法,包括评价制度、评价责任机构、评价对象、评价周期、评价依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中的过程性评价数据和结果性评价数据)、评价过程(包括评价数据收集的内容、方法和来源;确认这些评价数据与毕业要求相关的措施)、评价方法、评价责任人、评价使用。针对课程目标达成的学习成果类型不同(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可采用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但需要说明评价方法选择的原则、评价依据的来源及其合理性判定方法。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全过程监控与评价专业教学过程用以保障专业毕业要求达成的情况。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过程的原始记录文档(附件中提供列表说明)

  • 近三年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及其评价依据合理性审核记录(其他课程评价资料,在附件中提供索引)

  • 学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及院系实施细则

  • 学校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及院系实施细则

  • 最近一次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过程的原始记录文档(附件中提供索引)

  •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报告

7.3[外部评价]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毕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机制(责任机构、工作周期、跟踪对象与方法、收集的信息、结果的利用),以及最近一次社会评价的开展情况(包括对象、方法、结果)。

  • 描述说明中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多元社会评价机制(责任机构、评价周期、评价方法、信息收集渠道、结果的利用),以及最近一次社会评价的开展情况(包括对象、方法、结果)。

  • 描述说明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方法、周期以及基于上述两个机制运行获取的各类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的分析和结果。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毕业生跟踪反馈的制度文件

  • 毕业生跟踪反馈的原始记录(附件中提供原始记录索引)

  • 社会评价机制的制度文件

  • 各类社会评价信息的原始记录(附件中提供原始记录索引)

  • 学校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及院系实施细则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

7.4[持续改进]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保证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制度(包括责任机构、评价结果的收集、分析、反馈渠道、持续改进的责任人,以及改进效果的跟踪措施)分别描述最近一次基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课程体系合理性的评价结果而开展的持续改进工作(包括改进依据、改进措施和改进效果)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制度性文件

  • 最近一次关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的评价结果分析报告、评价结果用于反馈改进的过程记录,以及改进结果分析材料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请根据上述达成情况,逐条对标诊断,明确清晰地描述分析专业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为专业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共性问题可单独列出)

7.1[保障体系]

……

7.2[内部监控]

……

7.3[外部评价]

……

7.4[持续改进]

……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请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逐条对标开方,明确清晰地描述已采取的或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并提供支撑材料。认证专家将视改进情况作出评判。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措施可单独列出。)

7.1[保障体系]

……

7.2[内部监控]

……

7.3[外部评价]

……

7.4[持续改进]

……

标准8学生发展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请用数据和事实逐条自证标准条文的达成情况。数据描述以《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达成说明,事实描述以具体明确的文件、制度、行为、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达成说明)

8.1[生源质量]建立有效的制度措施,能够吸引志愿从教、素质良好的生源。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列表说明专业近三年生源情况。简要分析生源状态、变化情况和主要原因。

年份

所在省

/直辖市

招生数

该省/直辖市录取分

与本专业分数线比较

专业第一志

愿录取比例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建立符合中学教育类专业和教师教育特点、吸引乐教、适教的优秀生源制度措施及效果情况。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招生相关制度文件

  • 专业招生宣传材料

  • 面向新生奖学金、助学金的相关文件,本专业学生获得情况,以及其他反映专业招生举措及有吸引力的培养举措等特色性资料

  • 近三年新生录取成绩及变化情况分析

8.2[学生需求]了解师范生发展诉求,加强学情分析,设计兼顾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的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制度,为师范生发展提供空间。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建立师范生发展诉求、学情调研机制和师范生发展评价指导体系,及其支持师范生个性化发展的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针对专业教学和师范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案与管理制度措施,及这些制度和措施在支持和促进师范生发展,满足师范生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的作用。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相关管理制度

8.3[成长指导]建立师范生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适时为师范生提供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满足师范生成长需求。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依据毕业要求设立的师范生指导和服务体系及运行方式。

  • 列表说明对应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师范生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指导、学业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情况,包括指导人、指导渠道、指导方式、指导频度、受益学生数、执行落实情况。并描述分析所取得的实效。

  • 描述说明开展学习指导的机制、内容、方法与效果,指导师范生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订学习规划、根据课程目标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并指导有效学习。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全面、全程、全员育人制度建设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的情况及其实效。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学生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制度文件。

  • 开展学习指导的制度与实施相关文档。

8.4[学业监测]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监测师范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保证师范生在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本专业对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管理规定,对各类考核合格标准的控制措施。

  • 描述说明师范生形成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情况,及对师范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价情况及实施成效。

  • 1-2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说明课程如何跟踪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如何根据评价收集的信息,评价和判断学生个体的学业情况,并据此采取改进措施,帮助学生达成课程目标等。

  • 本专业的学业预警制度,对学业有困难学生的帮扶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 描述说明近三年师范生学业预警情况,分析指导师范生开展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价的效果。

  • 描述说明根据学生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价结果开展指导和改进,保证师范生在毕业时达到专业毕业要求的情况,并举例说明。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对于学生学业要求的相关文件。

  • 专业对学生学业跟踪评价的相关文档。

  • 学生跟踪评价和学业帮扶的原始记录(附件中提供材料索引)。

8.5[就业质量]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不低于75%,且主要从事教育工作。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学校和院系两级促进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制度措施及效果。

  • 列表说明近三年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率及就业去向,并对就业质量及毕业生从教情况进行分析。

 

 

 

 

 

 

 

 

 

 

 

 

 

 

年份

毕业生数

毕业率

获学位率

 

获教师资格证书率

一次就业率

 

分类就业状况

读研

政府及事业单位(教育部门)

政府及事业单位(非教育部门)

国有企业

外企

其它企业

入伍

出国

注:分类就业状况可按照读研/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企/其它企业/入伍/出国划分;特定专业也可以按照行业性质划分企业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相关制度文件。

8.6[社会声誉]毕业生社会声誉较好,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1)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情况及调查结果(可用认证标准7.3外部评价有关满意度调查相关信息举证)。

  • 描述说明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与改进机制的情况及其实效(可用认证标准7.3外部评价有关毕业生跟踪调查相关信息举证)。

2)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最近一次用人单位座谈原始材料等。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的调查问卷等。

  • 其他利益相关方对毕业生的评价等相关材料。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请根据上述达成情况,逐条对标诊断,明确清晰地描述分析专业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为专业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共性问题可单独列出)

8.1[生源质量]

……

8.2[学生需求]

……

8.3[成长指导]

……

8.4[学业监测]

……

8.5[就业质量]

……

8.6[社会声誉]

……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请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逐条对标开方,明确清晰地描述已采取的或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并提供支撑材料。认证专家将视改进情况作出评判。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措施可单独列出。)

8.1[生源质量]

……

8.2[学生需求]

……

8.3[成长指导]

……

8.4[学业监测]

……

8.5[就业质量]

……

8.6[社会声誉]

……

附录:支撑材料清单

说明:支撑材料清单中应包括自评报告中谈及的与认证标准相关的数据、文件、过程材料等。

标准项

标准条文

支撑材料清单

培养目标

1.1

 

1.2

 

1.3

 

毕业要求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课程与教学

3.1

 

3.2

 

3.3

 

3.4

 

3.5

 

合作与实践

4.1

 

4.2

 

4.3

 

4.4

 

4.5

 

师资队伍

5.1

 

5.2

 

5.3

 

5.4

 

支持条件

6.1

 

6.2

 

6.3

 

质量保障

7.1

 

7.2

 

7.3

 

7.4

 

学生发展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