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
 
思政和宣传教育工作制度

建设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9-11-13 16:11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和《河南省关于建设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施方案》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并为申报全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创造条件,特制订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作为根本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为基本职责,以深化学术理论研究为重要方向,以开展理论宣传普及为重要任务,以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为根本目标,加大政策支持,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任务

()深化教学改革

1.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増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持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考试评价体系等综合改革。注重改进教学模式,实施专题教学,凝练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注重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培育推广形式多样、效果良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培育推广“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有特色的品牌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逐步完善思政课考试考核形式,推进思政课无纸化考核课程试点工作,统筹无纸化考核平台,加快推进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3. 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开发在线课程,建设名师名家网络示范课,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用好社会大课堂,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深化实践教学,落实实践教学学分、教学内容和专项经费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形成自身品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平台,广泛开展大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4. 严格落实课程设置和学分规定,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合理安排教务,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有序衔接。合理设置教学规模,推行中班教学,班级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人。推广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

5.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校、院领导听课制度,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落实学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校长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每学年分别到学院至少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2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1次,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校领导和分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校领导要主动研究学院工作,对学院开展经常性工作指导。

6. 健全学生评教制度,完善评教方式。强化课堂教学纪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具有完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监测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将教学质量和水平作为首要评价标准,确保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着力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实效性。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7. 加强研究生思政课课程建设,设立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

()加强学科建设

1. 争取尽早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满足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的必备条件。解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职称层次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争取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更高层次科研成果方面有所突破。

2. 加强学科建设,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6个二级学科,集中研究力量,凝练研究方向,做强做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在南水北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点研究方向,加大研究支持力度,形成研究方向明确、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学术成果和在全省有影响力的科研、宣传品牌,争取将南水北调精神研究院建设成为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

1. 积极引导教师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宣传,积极参与省委组织或委托的重大研究和宣传宣讲任务,定期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分量、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河南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的重要基地。

2. 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开展科研成果评优奖励,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支持力度。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宣讲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加强与地方媒体和单位合作,同时积极参与对社会思潮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批评、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加强学理性的辨析批驳,帮助青年学生廓清模糊认识、辨明理论是非。

3.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理论研究宣传的重要成果、重要工作,作为职称评定、业绩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扩大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的量化计分范围,将“四个一批”人才、“全省百优”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参加各级各类理论宣传宣讲、参加各类媒体政论节目或专栏、进行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和提交会议论文等纳入量化计分范围。对敢于并善于向错误思潮、错误观点发声亮剑的教师,要给予重点支持和培养。健全科研奖励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开展调研,提交咨询报告。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重要文件、报告等起草工作,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激励教师在中央主要报刊和全国性学术刊物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辨析文章。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1.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在职培训管理全过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把教师入口关,新选聘的教师必须是中共党员,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或相关学科背景,具有良好师德修养。严格落实按1:350的师生比配备专任教师规定,制定计划加快配齐建强专职教师队伍。鼓励以更高比例配备专任教师。严格按标准落实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培养培训费用。支持教师经常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研讨交流。创造条件积极举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的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2.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配合做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管理工作。通过人才引进增加《形势与政策》课专任教师数量,保证本专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提升教学水平,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3. 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给予倾斜和支持。在引进博士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有专业列为紧缺专业。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的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优秀中青年学者,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4. 完善激励措施。在职称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政课教师。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职称结构,在学校职称评审过程中,将各级职称参数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倾斜;在个人符合职称晋升资格的条件下,评审结果向思政课教师倾斜。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重点学科高级岗位设置的平均水平。制定专职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鼓励支持教师攻读学位,保证原学历层级、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要有较大提高。

5. 引领校园文化,提升理论品质,组织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学习活动。高水平教师积极担任学生理论社团指导教师,履行好指导、引导、服务、联系责任。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调研、岗位见习等机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了解国情。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整理和搜集。

三、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保障条件

()加强组织保障

1. 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校长和分管副书记、联系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机构,负责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规划,并对规划方案的落实予以指导和督查。学校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两次专题研究学院建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 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负主体责任,在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

3.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设,配齐配强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必须是中共党员,有坚定政治立场、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突出的业务和管理能力。

()经费支持

1. 严格按照思政课建设标准拨付配齐建设经费,确保经费充足。学校在保障学院正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究等。

2. 确保思政课在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领导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按照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金课”生产链。实施“金课”建设工程和思政课名师工程。学校出台相关文件,以专项建设的形式(每个项目不少于5万元),开展5门本科生思政课和1门研究生思政课的“金课”建设工程。培养校级思政课教学名师,以此为基础培养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思政课教学名师,冲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政策倾斜

1. 学校要保障学院必要的教学科研场所,按照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要求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室、思政课实践平台、思政课各教研室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教授工作室等办公用房;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用房资源,对办公用房分布进行适当集中。

2. 加快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超星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考试平台建设。

3. 学校要把课堂教学、学术贡献和服务社会作为教师评价依据,建立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引导科研、科研支撑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要完善绩效分配等制度,提高教师待遇,思政课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与专业课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