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

创建“3、4、7、2”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发布时间:2014-04-10 15:04 点击:


近年来,我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第十二次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把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性、长期性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构建了“3、4、7、2”工作机制(即坚持“三个”原则、实施“四早”方针、严格把好“七关”、实现“两个”确保),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优秀大学生和青年骨干教师入党,不断为党的肌体补充新鲜血液,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
 
一、坚持“三个原则”,正确处理好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校党委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突出重点”和“适度增长”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前提下,积极而慎重地谋求数量的增长。
 
1、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校党委始终坚持是把思想上入党放在首位以保证党员队伍的政治质量,保证党员执行党的路线的坚定性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发展手续,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培养对象和发展对象确定、预备党员接收、考察、转正、审批等环节严格把关,真正把那些政治上坚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党员条件、忠诚党的事业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2、坚持突出重点原则。校党委坚持在发展对象上突出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大学生为重点,在发展计划上突出本科二、三、四年级。2006年以来发展的4262名学生党员全部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学生骨干和优秀积极分子。
 
3、坚持适度增长原则。每年初,党委组织部根据党委年度工作安排,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情况,制定全校教师、学生党员年度发展计划,不搞临时发展动议,不准无计划发展。2006年以来,学校发展党员数量和速度在坚持“均衡发展”的前提下,逐年“适度增长”, 不搞大起大落,学生党员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二、实施“四早”方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校党委坚持早启发、早引导、早选苗、早培养的“四早”方针,从一年级抓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吸收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狠抓“源头”工程,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1、早启发,及早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热情。按照学校党委要求, 各学院党总支从新生入学伊始,利用军训和入学教育时间,向新生介绍学校党建工作情况,讲解如何争取入党等。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和党务经验丰富的同志,对新生的党知识启蒙教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入党积极性。近年来,学校低年级学生中出现了比思想觉悟、比政治进步的良好势头。
 
2、早引导,及早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党组织对青年学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有效地引导了新生及早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如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利用学科专业优势,通过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加深新生对党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入党积极性;文学院党总支通过举办高年级学生党员在暑期“三下乡”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典型事迹报告会的形式,激发新生的政治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等等。近年来,学校80%以上的新生在入学一个月之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时,还对新生进行了入党申请书书写规范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加深了新生对党的认识和理解。
 
3、早选苗,及早选拔出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生实行“政治导师制”,进行分组教育。根据各学院学生的专业进行分组,遴选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的党员教师担任“政治导师”,进行传、帮、带,教育引导学生“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鼓励和帮助他们积极上进,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适时推荐优秀的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从而形成了早选苗、选好苗的工作机制,建立起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梯队,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4、早培养,抓好发展党员“源头”工程。
 
一是抓好理论培训。校党委更新调整了党校组织机构,成立了党校办公室,设了专职的党校副校长和办公室主任,在各学院成立了分党校,确立了校、院两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模式。两级党校每年各举办两期培训班,认真制定教学计划,遴选优质师资,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2006年以来,学校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2253人。
 
二是抓好平时考察。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制度,为每个培养对象指定2名优秀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定期与所联系对象交流思想,全面掌握情况,提出培养考察意见,使培养联系人真正成为培养对象政治上走向成熟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建立培养考察档案,定期对培养对象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考察,及时把他们的学习心得、思想汇报、综合表现等归入档案,作为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
 
三是抓好实践锻炼。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给培养对象定任务、压担子,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工作、勇挑重担,增强培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让他们在服务班级、服务同学的各项活动中提高思想觉悟和组织能力,并从中锻炼党性,尽快成熟。体育学院党总支坚持把入党积极分子与学生党支部的“爱心社”志愿活动结合起来,多次在南阳市区开展爱心志愿活动,及早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服务社会,成效显著,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三、严格把好“七关”,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近年来,校党委先后制定了《南阳师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关于在我校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的意见》、《南阳师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政审、推优、测评、预审、审批等程序进行了严格的七项“把关”,即严把动机关、严把培训关、严把推优关、严把政审关、严把公示关、严把预审关、严把审批关,通过构建完善的发展党员质量保证体系,切实保证了新发展学生党员质量。
 
1、严把动机关。校党委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中,把端正入党动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教育他们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好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好怎么做人的问题。对重点培养对象党组织派专人与其谈心,进一步了解其入党动机和思想状况,对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人员坚决不予发展。
 
2、严把培训关。校党委把参加校院两级政治理论培训作为发展党员的一个必要条件,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要达到40个学时以上,并要通过培训结业考试,办理结业证书;在发展前,学校党校对党员发展对象进行理论培训。通过严格的培训,使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进一步端正了态度、加强了党性锻炼、提高了党性修养。
 
3、严把推优关。校党委制定了《关于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对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的工作程序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青年学生团员入党必须要经过团组织的推荐,党组织对被推荐的优秀团员,经考察认为成熟的可列为发展对象,需要继续培养、教育的可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4、严把政审关。学校党委把政审工作作为把好党员入口关的重要措施之一,高度重视。一是政审形式规范。对发展对象进行政审时,各党组织要同发展对象本人谈话,查阅档案和其他有关材料,对与发展对象能否入党密切有关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及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进行函调或派人外调。凡函调能解决的,一般不派人外出调查。同时学校统一印制外调函。二是政审范围规范。严格按照规定对组织发展对象的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进行政审。坚决克服怕麻烦,图省事,舍远求近,缩小政审范围,减少政审对象的做法。三是政审内容规范。政审材料的内容包括政审对象的历史情况和现实表现,特别是要对其在重大政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政治表现进行准确表述。坚决克服凭主观印象回忆,所提供的政审材料不真实、不准确、不全面,或者内容空洞、不具有针对性的简单做法。四是笔墨用印规范。政审材料是存档材料,要形式规范,利于长久保存。校党委明确要求政审材料用蓝黑、碳素墨水书写或黑色打印字体,出具政审材料的应该是党的基层委员会,如乡镇、街道及企事业单位党委,基层党支部出具的材料要有其上级党委加盖公章确认。坚决杜绝用圆珠笔书写、用行政印章代替党组织印章的做法。
 
5、严把公示关。各基层党组织确定的发展对象,在报党委组织部预审前,要把发展对象的详细情况等向党内外群众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的内容包括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递交入党申请书和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时间、政审情况等。为保证公示的实效性,校党委实行失误责任追究制和公示举报制,凡不严格按要求进行公示的,要追究基层党组织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公示期间党员群众均可通过适当的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举报要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解决和反馈。从实施公示制的实践看,公示制作为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引入的一种监督机制,增强了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确保党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设立了一道“安全门”。
 
6、严把预审关。建立和完善发展党员的预审制度,强化检查指导,从标准上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多年来,校党委一直坚持“三级预审”,即党支部预审、党总支预审和党委组织部预审,党总支预审由党总支书记负责组织实施;在支部大会召开之前,各学院把发展对象的材料报送党委组织部,党委组织部专门抽调关工委党建研究小组成员和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进行预审。预审实行“五审查”制度。一查发展对象名册。审查拟发展对象的年龄、学习、工作和获奖情况等;二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审查发展对象是否经专人培养,培养期限是否满一年,是否翔实记录发展对象的思想、工作表现等;三查培训结业证。审查发展对象是否经过校、院两级党校培训;四查政审材料。审查政审材料是否齐全、规范,政审结论是否符合要求;五查支部推荐报告。审查发展对象是否经过支部党员大会集体推荐,是否经过公示,群众公论如何。
 
7、严把审批关。经过预审合格的发展对象,由所在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予以发展,并按照权限报所属党总支进行审批。党总支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接收预备党员的程序进行严格审查,对审查没有问题的人员,经党委授权的党总支召开总支委员会讨论研究,并予以审批,审批后把审批情况报党委组织部,党委组织部经过审查认为发展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盖章确认,并把有关材料存档备案。未经党委授权的党总支召开总支委员会讨论研究,签署意见,报党委审批。
 
四、实现“两个”确保,构建党员发展的长效机制
 
学校党委积极健全和完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考察工作机制,从“源头”抓起,严格规范发展程序,强化对发展党员工作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了发展党员的质量,确保了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2006年以来,学校共发展大学生党员4262名,没有一人出现违纪现象。他们思想正、学习好、素质高、品行端,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2006年以来,学校获得全国三好学生、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学生全部为学生党员,考取硕士研究生总数的80%以上是学生党员。2009年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活动中,学校12名学生党员荣获佳绩;2009年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上,我校13名学生党员获得嘉奖;2009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28名学生党员受到共青团省委的表彰。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的学生党员郭艳滨,用乐观向上、自强自立的精神诠释大学生活,2006年被团省委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入围奖;历史文化学院的孟优、关长有、胡霜萍三名学生党员毕业之后,继续发挥自己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同策划创办了“卓越教育小语种培训机构”,在学校掀起了党员创业工程的热潮。
 
学校发展的学生党员以自己的行动履行着共产党员的义务,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宗旨,为党旗增辉添彩,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良好精神风貌。实践证明,学校党委构建的“3、4、7、2”党员发展工作机制,符合党员发展工作“十六字”方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确保了发展党员的质量。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和省委党员发展工作的要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