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课程育人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的通知,根据《南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宛院党文〔2018〕66号)要求,现结合我校课程文化建设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具有深厚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专业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重点举措
(一)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
1.将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2.积极推进十九大精神“三进”,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重点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优势,适当增加相关课程学分。
3.通过专题讲座、团队学习、理论宣讲、互动交流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完善课程思政的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4.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二)加强教学管理,增强课程的育人实效
1.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
2.加强课程教学设计,开展集体备课。协调各门课程之间和各学段之间的内容衔接。创新教学方法与艺术,实施专题化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增强师生教学互动。
3.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努力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微课。
4.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开展小组学习,加大课外学习量,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5.加强教学监督和过程管理。严格落实随堂听课制度,成立教学督导专家组,开展校院领导听课、教学督导听课、同行互相听课等活动。
(三)选树先进典型,发挥课程的示范作用
1.实施南阳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工程,立足“一院一品”项目培育,建设示范专业,推出示范在线课程,选树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
2.建立学校优秀教材评选奖励制度,重点培育遴选支持一批学科、优秀专业课程开展试点工作。
3.组织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公开课技能比赛,积极挖掘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优质课程、典型案例,并在广大师生中加以推广应用。
4.结合我校“卧龙文化”、“中原文化”、“汉文化”的研究优势,在总结《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开发《卧龙文化》、《中原文化》、《汉文化》等校本课程。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课程思政课程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由校内各主干学科具有丰富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负责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导、咨询、评估等工作;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联系其他相关学院,组织实施思政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推广活动。
(二)加强协同联动
建立教务处、党委宣传部、科研处、学生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各负其责,互相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构建各学科体系间任课教师的沟通与联动机制,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动态化、常态化的课程评价模式,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院绩效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
设立专项经费,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对于工作开展突出的学院和优秀课程给予奖励。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