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求得思政真知 立德树人引领思想航向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靳安广
◎学生记者 孟瑶 邓秋艳
他,1992 年到南阳师范学院工作至今,曾在政教系、政法学院、政管学院、思政部任教,担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思政部副主任等职。他,连续近五年来的教学质量考评均为优秀,多次被评为南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更是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称号……课堂上的旁征博引让他成为学生们喜爱的好老师,科研中的砥志研思使他成为老师们敬重的好院长。严谨治学、孜孜以求,勇于开拓、甘当人梯,这是他的代名词。
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靳安广。园丁平凡,却是大美的播种者;船帆普通,却是航程的指引者。多年的积淀和沉潜使得靳安广在2018年度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思想政治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在这次比赛的背后是怎样的努力和艰辛?让我们同他一起回顾这场比赛背后的历程。
精益求精 克服重重困难
“崇高的荣誉像开在山顶的一朵花,有的人看见了艰难的路,有的人看见了美丽的花。”荣誉的取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其中少不了心血的灌注和辛勤的付出。只有秉持信念,过关斩将,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和能力的提升。
“用力多者功自远。”当记者问到在教学技能大赛中的准备情况时,靳安广认真地说到:“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精心备课。从标题、内容、思路、表达、案例选择等方面,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得这次教学技能大赛的准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件事情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最初的热忱和向往,还取决于你所灌注的心血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提及教学技能比赛的课件安排时,靳安广表示,我在撰稿时,尽力做到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表达准确,用语精炼,富有感染;案例恰当,说服力强。对教学的满腔热血和执着刻苦成了靳安广不断进取和突破的秘密武器。
靳安广表示,遇到瓶颈,要主动积极地请教他人,能够得到指导帮助,会很好地突破自身局限,发现不足和问题,实现较大提升。主动寻求帮助的做事原则和敢于正视自己不足的勇气,使得靳安广的准备工作更为顺畅。
靳安广把虚心请教和不断改进作为自己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正如靳安广所说:“在这个过程中,我都是主动请教,虚心听取专家和名师意见,了解自己在认识、讲解、仪态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补足短板,强化优势,这使我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看淡得失,而去享受比赛中学习和锻炼的过程,是靳安广最大的收获,也是比赛的真正意义所在。
正如人言:细节决定成败。“在基本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应该在细节上,用心推敲,时时打磨。所以,随时琢磨具体问题中的关键点,不断改进提高,准备工作才会比较扎实充分。”靳安广微笑地告诉记者。
有执着和耐心作为支撑,靳安广最终克服艰辛,抵达了成功的彼岸。
“那段时间总是以比赛事情为中心,把看到的、听到的相关信息纳入进来,然后再进行筛选和琢磨。”要想真正做到精益求精,不仅需要反复地练习,还需要一点一滴的揣摩和斟酌。
自身的努力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无疑是一件值得骄傲和雀跃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提高。只有不断地改进和提升才能在教学之路上愈走愈远。
谆谆善诱 做好教学本职
2018年度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思想政治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让自身任教的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是靳安广一直以来最大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可谓全力以赴,绞尽脑汁。
靳安广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都知道,本科生的思政课大都采取大班教学模式,无法聚焦学生个体需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体现。”故而,在教学中,他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改革去。执教以来,他主持完成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参与完成3项省级和5项厅级的教学改革和工程项目。
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为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致,靳安广学习和借鉴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制订有效的方式方法;联系时代变化,利用网络新手段;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故事、案例阐述抽象理论;采取多媒体手段展示丰富内容等多项措施,让学生在开放、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和陶冶。
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也没有乏味冗长的说教,徜徉在靳安广的课堂里,那温和亲切的话语、幽默生动的讲解,总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课堂上,同学们不仅津津有味地凝神听讲,还灵活运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课堂互动,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都得到明显提升。
靳安广认为,教学作为教师的本职工作,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热情,付出相应的时间,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十几年来,他努力将教学目标贯穿课堂始终,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更加地生动。
“学生的希冀和需要,是老师们努力的方向。” 靳安广如是说道。面对充满朝气的莘莘学子,特别是学生学到知识时流露出的欣喜的眼光,他亦对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强烈责任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教学上,靳安广以特有的亲和力关爱着学生,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让承载学生的这棵知识大树愈加枝繁叶茂。
立德树人 灌注思政信念
作为研究者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保证思政课的内容是科学的,表达是鲜活的。
靳安广告诉记者:“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实际,都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对思政课的挑战更为巨大,做好思政教育尤显紧迫和艰巨。”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时,他自信地表示,只要不忘教育的初心,牢记责任和使命,坚信从事思政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各种挑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所以,靳安广高度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理论成果,积极申请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并将其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
面对当今形势全球化思潮的发展,靳安广表示,要适应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思政课迫切需要在“更新配方、改良工艺、优化包装”等方面狠下功夫。
思政课只有贴近学生和实际,做到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的有机协调,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谈到他是如何将思政课做到有温度、有质量、有效果时,他解说道:“具体说来,思政课要应该力戒常识性介绍,注重学术性挖掘;减少平面性铺述,加大立体性推理;避免陈述性灌输,实施针对性启发;改变说教性讲解,促进理论性提升。”
研究是思政课教师的基础工作,而传播则是其主要职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是靳安广的毕生追求。
信念、理想、觉悟,并不是空洞的词语,思想上的偏差,会让人误入歧途,从事多年思政教学工作的他深刻认识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一真谛。
做大学生政治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大学生思想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大学生行动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高校思政教师的三重使命。
关于教学的意义,靳安广从容地讲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触及青年学生灵魂的工作,是导航纠偏的‘罗盘’,能够使青年大学生明辨是非、识别对错,透过五光十色的现象,明了真实和本色,从而在‘乱云飞渡’中,坚定自信,从容应对。”
思政工作,对于靳安广自己而言,是一个思想经受不断“洗礼”的过程,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在净化和强化自身,自己也在与学生一同成长。
“成功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从教多年,靳安广在教学和思政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即使这条道路漫长而又曲折,他也不曾放弃耕耘和播种。希望靳安广能够坚持初心,继续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和指导者。(编审 张君明)